拖延症是發自內心的警訊
這次我嘗試看看用自己的機器人念稿,我自己也有聽有聲書的習慣,有時用聽會比讀也有新鮮感,因此這篇嘗試看看。有需要者可以用聽的。
在前篇【當拖延演化擺脫惡習標籤,變成正在適應的代名詞。那麼我們該如何停止專注於高生產力並開始享受生活?】經西方學者發現,拖延症也是現代文明並之一,且我們自主意識都知道我們現在該做什麼,卻依舊常常做些事情逃避拖延之,上篇末提到拖延症可以是現代人抵禦某種成功崇拜的一種反應,本篇繼續探討之。
拖延症發生的時機主要在你有太多”需要”但是太少”想要”的時候
挺玩味的句話,太多的需要,以及太少的想要,也就是生活充滿著他人要求或者社會期許,你的行動很少出自於你自己想要或意願時,拖延症就會開始顯現。
在這篇研究已經得出結論,拖延者有區分為主動拖延者與被動拖延者,主動拖延者與被動拖延者不同的是,他們能夠清楚地設定目標並確定其工作條件,也就是對自己的掌握度較高。所以在截止日期臨近時最後一刻還能完成任務。
於是又衍生出一種心理狀態,這種人甚至感到驕傲:「我又在最後一刻即時完成任務,我好神!」,卻不會因為自己先前拖延的行為感到內疚 。因為這類人的工作節奏與平常相比,緊急模式下工作效率可以超越平常表現非常高,也就是所謂狗急跳牆吧。
既然我們都有拖延症,那不如拖延的漂亮吧
因此目前探討拖延症到這,首先判斷一下這拖延症是否影響你的生活,它有在關鍵時刻讓你工作效率暴增潛能發揮嗎?其實現在全世界只要是現代化社會就有拖延症現象,這邊【How to procrastinate and boost my creativity?】(如何可以拖延又提昇創造力?)大家可以參考,
那麼生活可以沒有拖延嗎?
西方心理學論述目前漸漸將拖延症視為發自內心的一種保護機制,事實上漸漸我們得接納我們的拖延症,它和睡覺一樣是必要的。
在現代社會生活步調過於快速,且網路傳播媒體,使得所有人都可以互相比較,尤其在當面對自身人生選擇道路感到迷茫時,常常會因為網路上也許是網紅或特定的成功人士,我們會將自己的人生道路投射到該位看似成功的人士上,因此開始模仿它的一切。
然而我們潛意識很清楚知道我們自己要什麼,故在上篇提到很重要的一點,是有多久沒與自己對話,並且知道自己要的,儘管現代成功崇拜與金錢崇拜過於膨脹,但事實上每個人的需求不一,有著成功人士生活周邊永遠圍繞著一堆人或是有著大把的鈔票,或許不是你真正想要的。故當你在做並非你自己內心意願的事情,尤其是現在,你的拖延症會發作。
拖延症急救
當然拖延並非好事,有時候真的放縱自己隨著自己身體去拖延,後果會不堪設想,以下提供幾個方法可以在短期內減緩拖延症狀:
1.將工作切的小小的:當你看到這工作那麼大型又需要長期時間投入,當然腿軟,如我現在正在寫國藝會研究,光看到研究標的我就腿軟了,於是我會利用Trello或Google日曆等工具,將自己的長期工作切的很細碎,這樣每天確定自己有完成該部分就好多了。至少你有在前進。
2.先從最簡單的部份開始:你大腦根本不想碰這些爛事情,你的自由意識和你大腦還有身體都知道,那就只好從上一點將工作劃分切碎後,從最簡單的地方開始,例如我國藝會研究計畫最簡單的部份…打開Word寫好標題…這樣讓自己大腦和身體感覺『喔!我開始參與了!』接著你就會有種進入狀況的感覺。我們現代人要有個觀念,我們不僅是與自己相處,我們還得跟我們的大腦還有身體相處,不好好照顧他們會傲嬌的。
3.用更有營養的東西作為休息間的娛樂:大部分我們休息都會無聊滑滑Instantgram、Facebook等,但是這些傳播媒體的設計就是讓我們的注意力一直在上,要抽離也是要費一功夫,不如你在Youtube習慣訂閱一些部落客、或是遊戲影片等等,都比在設計上就是逼你無限浪費時間的社群媒體好。
4.不要在家工作:我知道目前自由工作業者很多,我也是Soho族之一,在家工作分心因子太多,可能打企劃做設計做到一半,看到地板一塊早上吃早餐掉的麵包屑。走過走廊突然覺得地板有點髒又想要拖地…等等的,你會發現在家工作效率其差無比,尤其是跟父母住,永遠會有奇琶事情干擾你的工作進度。這時候最好方式就是去咖啡廳,或是公共場合如圖書館工作,至少有人,且環境不是你家,你會專心更多。
5.完成任務獎賞很重要:你知道活在現代能保持心靈精神健康已是不容易的事情,因此每次完成小任務可以給予自己一個獎勵,比如我完成一天工作我會買布丁來吃,完成一個大計劃我去買一個自己想買很久的包包等等。
結論:拖延症是發自內心的警訊
我們生活在現代網路發達,看似我們選擇很多,實際上選擇不多,我們常常跟隨他人的腳步複製它的人生模式,然而這並非是我們內心想要的,故當你發生拖延症的時候先別急著內疚,或感到壓力,或者反而停下來想一下,你目前的生活,這真的是你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