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ber-only story

中西戲劇藝術文化與美學內涵差異-1

哞拉圖 Guenter
8 min readJun 1, 2020

--

自己的墳墓自己挖,我竟然寫這種議題的心得,開始挖吧。(唉)

不論中國或西方,戲劇藝術的起源皆與民族文化源流之發展有著相當密切的關係。然而因於民族美學認知、生活型態、社會制度、文藝思潮等,種種內化潛在因素之影響,導致中西在戲劇藝術的形式呈現上,除外顯表演形式風格之外,在美學文化內涵之意識層面上,亦顯示出其中微妙的差異存在。

西方戲劇完整型態建構成立之時間點,雖相較於中國而言早約一千七百年左右,在古希臘羅馬時期即有初步完整形式之建立;然而中國戲劇的誕生,經過上古時期泛戲劇化型態的衍變過程,發展至先秦優孟衣冠、唐代參軍戲、直至宋元時期,戲劇的形式發展才堪稱完備。其發展過程時限雖然長遠,然所建構出之戲劇內涵,不論在戲劇原型構造、演出型態、賞析美學、舞台規範等各種戲劇藝術型態之成就,是不遜色於西方戲劇藝術的。

本人無聊到好奇中西戲劇藝術文化源頭,便找資料閱讀分析打發時間;

中西戲劇藝術的起源

就戲劇藝術的字義表面內涵而言,不論在中國或西方,其實都蘊含著雙重的意義存在。就中國文字的字面解釋來說;「戲」一方面可視之為「遊戲」中玩樂享受之意;另一方面,也可將之視為「演戲」中角色扮演之意。而就西方在文詞使用解讀方面,英文中之「play」亦蘊含著遊戲與演戲的雙重意義。因此,就表象字面意義的詮釋部份而言,不論中國或西方對戲劇的原始基礎認知應是相去不遠的。

此外,就戲劇藝術的起源之說而論,一般而言皆與宗教、祭典儀式有著密切的關係。希臘文中dromenon(祭典之意)與drama(戲劇)原始詞意是相通的,皆是意指a thing done(完成一件事)。因此由字源來說,戲劇與古代祭典儀式有著相通的發展源頭。在古代西方的祭典儀式中,透過人類扮演神性角色進行祭祀或祈求,可謂是西方戲劇形式的最初原形;其後,才逐漸從純粹宗教儀式中衍化而出,轉而成為一般大眾亦可欣賞的娛樂型態。

--

--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