哞拉圖 Guenter
2 min readJun 12, 2019

--

林高遠

我太一時環境氛圍加快速度,聽你這麼說

我才覺得,阿跟上班做那些設計案老伴一直催有什麼兩樣

但也的確這我得做很多研究,西門町那代延伸到萬華的接區,
其中還保留幾個與原住民相關的聚會場所,在隔及條街道了國軍紀念館
這些在未來會呈現如何以及怎麼表現是好大框架。

但至少這物來個小確幸激勵自己。就是其中一張的道路破舊開始積水,小草從中竄升最滿意xd

在前幾篇我發表了【現代浪潮下漸趨式微的客家母系社會】幾張3D繪畫

上篇的確花較久時間,的確祖母過世收拾衣服研究了旗袍的款式,從老媽衣櫃挖出她當年最愛的從百貨公司買的最新一季(1965年)流行款洋裝,以及70年代流行的立領旗袍等。輩份小年紀未到一點的就穿碎素花旗袍配長襪。

為了畫出更符合真實,3D建模拆材質,連縫線就得照著真實的情況去裁縫,這些有時反而是最大樂趣所在。加上畫的又是自己家人

客家傳統女主人下協助,以家族為中心,女兒們被訓練精明能幹能輔佐丈夫,但還是對娘家念舊,導致常聽有誰娶了客家媳婦不小心錢怎麼都往娘家送之類的小到八卦,而期望也是會灌輸在長子,這概念我以從祖母身上的旗袍雕花向大哥身上的紋身衍伸,最後達到了”蓮花”
和為何在這鏡子環境裡,因為客家傳統母姓社會這樣傳承的,世世代代皆是如此

或許日後我在多加強這方面,雖然3D建模常被拿來和次文化那些連結,但我想我或許是可以拿來記錄些甚麼,或是靠印象重現些甚麼,現在建模不難,的確業界行話去載個素模改一改就有了。但要如何讓人物模型的眼神甚至開始有了靈魂般,還真的是要花時間去相處,每天改一下那裡的貼圖,重寫一下局部的Shader script等等。

--

--

No responses yet